坐标:广西贵州某山区一乡村
时间轴:2017年10月-11月
记录人:宋玉松
作为一名桥检车司机,因为工作行业的特殊性,需要跟着工地走。也正是由于这一份特殊性,让我有机会走进了这些“特殊”的地方。见识到了城市生活中没有的生活一景。
(村子全貌)
瓦舍青青,炊烟袅袅
青砖屋舍,几许凌乱
没走进这里之前,我实在想象不出,在时间走到2017年的今天,还有这样的村庄:带着明显岁月印迹的旧瓦房,环绕整个村子一圈,我找不到一丝带着现代气息的景象,这里没有高耸的楼房,没有喧哗,甚至于连本该属于这个时代标配的电器也罕见,因工地就在附近,我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,体验了村子里的生活。
岩石大山,包裹了整个村子,因为周边都是岩石的原因,土地较为贫瘠。
村口,窄窄的进村道路,大山脚下的村庄,青砖瓦房,是属于这个村子的特色。
这样的房子,依然住着人,作为70后的我,这种印象停留在小时候,惊讶于到今天,依然有地方保留着这样的房子。
耕种回来的啊姆,路上顺道捡了一框柴火。勤劳的村民,即便是在劳作回来的路上,也不肯停歇,捡上一框柴火,一天做饭的燃料就有了。
打柴回来的大姐,满满一框柴火,收获颇丰,大姐喜笑颜开。大姐年龄其实并不大,因为常年风吹日晒加上略显老土的打扮,30多岁的大姐对比城里人,有了与年龄不符的沧桑。
不论男女,放牛,是这里老者们最常干的农活,一路上,看见不少七八十岁的啊姆、大叔们边放牛边捡柴,常年劳作的他们,喜欢赤脚走在山路上。
走进村子,稻草堆和这样的板车是最常见的景象,这板车,是村民们用作运输的工具。
一揪揪吊着的玉米,是村里另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村子里正在劈柴火的“大叔”兄弟。淳朴,是对这里民风最好的概括。“大叔”兄弟其实和我年纪差不多,一直觉着我们司机兄弟们辛苦,可同龄的“大叔”兄弟,看起来比我们要沧桑得多。
“大叔”兄弟的家,门槛摆放着的电饭锅煲胆,是走进这房子里看见的唯一用上的电器,而且不常用,这里习惯于用柴火。
走进房子,斑驳的墙瓦,简陋的床铺。
斑驳的青砖屋舍,朴素的村民,仿佛时间在倒流,回到了70年代我小时候的生活,我想,大部分人,都想不到,在21世纪的今天,还有这样的村子,这样的生活吧。
一直觉得开桥检车,当操作手,是一份特别辛苦的事,可走过这样的一个又一个的村子的时候,忽然觉得,开桥检车,当操作手,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。因为,我们修的每一条路,建的每一座桥,都能帮助一条又一条这样的村子走出大山,让这样闭塞的村子更好地通向外面的世界。
当桥检车司机、当桥检车操作手,苦,却乐!
加油!我的兄弟们!
素材提供:宋玉松(广东中交建设备部班长)
辅助编辑:唐奕珍
2017广东中交建“努力工作 快乐生活”系列征文入选作品!